沙俄军官阿尔谢尼耶夫(Yuri Solomin饰)于1902、1907年两次到乌苏里地区探险,两次都是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乌扎拉(Maksim Munzuk饰)为其充当向导,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一次打猎时,德尔苏发现自己的眼睛已经不行了,感到很悲伤 在阿尔谢尼耶夫的劝说下,随同其到大城市伯力居住,但因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德尔苏又回到了密林,临行前阿尔谢尼耶夫送他一支新的猎枪 归途中,匪徒抢走了他的枪并将其杀害 德尔苏·乌扎拉Maksim Munzuk阿尔谢尼耶夫Yuri Solomin安娜Svetlana Danilchenko阿尔谢尼耶夫的妻子沃瓦Dmitri Korshikov阿尔谢尼耶夫的儿子杨保Suimenkul ChokmorovTurtwiginVladimir KremenaOleninAleksandr Pyatkovas M BychkovMikhail Bychkov松江阳一、Nikolai Sizov阿尔谢尼耶夫黑泽明野上照代黑泽明、尤利·纳吉宾Fyodor Dobronravov、Yuri Gantman、中井朝一Isaak ShvartsYuri Raksha(以上参考资料)德尔苏·乌扎拉德尔苏·乌扎拉演员Maksim MunzukMaksim Munzuk配音-生活在乌苏里地区的赫哲族猎人,性格淳朴,有着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在沙俄军官阿尔谢尼耶夫于1902、1907年两次到乌苏里探险时,德尔苏都为其充当向导,两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阿尔谢尼耶夫阿尔谢尼耶夫演员Yuri SolominYuri Solomin配音-沙俄军官,受过高等教育,懂得科学知识 于1902、1907年两次到乌苏里地区探险,两次都是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乌扎拉为其充当向导,两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沃瓦沃瓦演员Dmitri KorshikovDmitri Korshikov配音-阿尔谢尼耶夫的儿子,德尔苏·乌扎拉称其为“少长官”,送给他熊牙和山猫爪,这让他与德尔苏·乌扎拉相处融洽,他还很喜欢听德尔苏讲打猎的故事 (以上参考资料)花絮影片最初商定为日苏合拍,最后变成了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独立出品 影片中篡改乌苏里江流域原属中国并以汉语命名的领土标识,这在原著《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中处处可见 对此,黑泽明也表达了不满和担心 他承认,影片和历史与事实不符的地方很多 影片在意大利放映时,拷贝被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剪掉20分钟,这使得黑泽明勃然大怒,宣布说,他没有同意剪掉这20分钟,是苏联人在捣鬼 他声称,他再也不愿意与苏联人一起工作 因为他们缺少一种“对这个伟大的苏联人物(德尔苏·乌扎拉)的同情”1977年,基于苏联破坏香港与邻近地区关系的理由,影片遭香港电检处禁映,至1979年由“第一映室”再度呈交电检处复核,才得以获准在该会放映 穿帮阿尔谢尼耶夫使用的步枪是温彻斯特M1895,而俄国收购这些步枪在1915年至1916年,因此阿尔谢尼耶夫不可能在1902年使用这款枪 时间奖项名称提名/获奖提名/获奖方1975年第9届莫斯科国家电影节金奖获奖《德尔苏·乌扎拉》1976年第4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获奖《德尔苏·乌扎拉》1977年第21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语片导演二等奖获奖黑泽明第21届意大利大卫奖专业奖获奖《德尔苏·乌扎拉》意大利国立电影记者联合会外语片最佳导演银丝带奖获奖黑泽明西班牙国立作家和戏剧家协会最佳外语片奖获奖《德尔苏·乌扎拉》西班牙电影评论家协会最佳外语片奖获奖《德尔苏·乌扎拉》法国电影评论家奖获奖Maksim Munzuk(以上参考资料)1902—1907年,时任帝俄西伯利亚第29火枪团校尉的阿尔谢尼耶夫开始了在乌苏里地区的第一次考察 1908—1910年,阿尔谢尼耶夫又进行了第二次考察 两次考察期间,都是由当地的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乌扎拉为其充当向导 在此期间,阿尔谢尼耶夫与德尔苏·乌扎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当阿尔谢尼耶夫再次来到乌苏里地区时,听到了德尔苏·乌扎拉遇害的消息 后来阿尔谢尼耶夫将他八年的考察日记整理成游记《沿着乌苏里边疆区》和《德尔苏·乌扎拉》,在1921年和1923年公开出版 1926年,海参崴的“书的事业”出版社将两本书合集出版,书名为《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后来日本翻译家长谷川四郎将其翻译为日文出版 导演黑泽明于1940年代阅读过该书,他在1951年拍完《白痴》后,曾邀请日本左翼剧作家久板荣二郎将其改编为电影剧本,但后来黑泽明发现故事的背景在日本无法拍摄,所以就搁浅了该计划 1971年12月,黑泽明参加莫斯科国家电影节,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第一书记库利扎诺夫邀请黑泽明来苏联拍摄电影,黑泽明立即表达了拍摄《德尔苏·乌扎拉》的愿望,于是双方达成协议,由黑泽明创作电影剧本,再由苏联剧作家尤利·纳吉宾改写,最后由两人协商定稿 影片耗资400万美元,制作时长达四年,其中两年是在苏联进行实景拍摄 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细节)苏联1975年7月(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日本1975年8月2日苏联1976年1月5日丹麦1976年3月15日芬兰1976年3月19日匈牙利1976年9月16日美国1976年10月5日(纽约电影节)加拿大1976年10月20日(多伦多电影节)瑞典1976年10月25日东德1976年10月29日西德1976年11月12日法国1976年12月22日美国1977年10月(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美国1977年12月20日土耳其1978年4月瑞士1998年9月11日(再发行)阿根廷1998年11月13日(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希腊1998年11月20日(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阿根廷2000年11月26日(日本经典电影)日本2006年7月15日(俄罗斯和苏联电影节)日本2008年10月25日(东京国际电影节)(以上参考资料)影片生动、具体、富有艺术性地表现了深邃的哲学思想:生于自然又回归自然的规律是不可逾越的 当德尔苏打猎时发现视力下降、衰老的症象已悄悄在他身上出现时,阿尔谢尼耶夫明白:德尔苏的密林生活即将结束了,这一切都是顺乎自然的 人与大自然的联盟不是田园诗,悲剧不可避免的会发生 (《电影文学》评)海报(13张)在电影中,黑泽明用精致的长镜头处理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乌苏里的严冬和盛夏,色彩斑斓的树林、篝火、风雪,脚印和河流,展现相信万物有灵、敬畏自然、珍惜生命、保护环境和爱憎分明的德尔苏·乌扎拉的人性,展现阿尔谢尼耶夫与德尔苏·乌扎拉超越阶层与等级的友谊 (《俄罗斯研究》评)网站评分参评人数统计截止日期豆瓣8 49581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