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的言论毕竟不能完全由袁世凯操控自如,为了称帝的需要,袁开始组织自己的人马,制造称帝舆论,首当其选的是杨度。时任国史馆副馆长的杨度,对袁图谋帝制事先当有与闻,且又善体察袁意,他主动向袁表示准备组织鼓吹帝制的机构,并以“学术自由”为辞,打消袁对此举可能引起外间反弹的担心。在得到袁的默认后,杨度快手快脚,于1915年8月23日在北京发起成立了袁世凯筹备帝制过程中最为知名的机构——筹安会。
最初列名筹安会理事的所谓“六君子”,即杨度、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严复,颇为体现出袁世凯筹划为帝制造势之匠心与用意。袁不用旧官僚和旧帝制派,而用曾加入过同盟会并为反清革命干将而又在事后拥己的孙、李、胡、刘及学界名流严复,以此撇清自己与清室的关系,同时堵社会舆论之口。但他们在筹安会中多不过挂名而已,理事长杨度才是筹安会真正的核心人物,从理论鼓吹到实际策划,为袁世凯称帝出了大力。由杨度起草的《筹安会宣言》,打着关心国事的旗号,声称:“国家之存亡,即为身家之生死,岂忍苟安默视,坐待其亡。用特纠集同志,组成此会,以筹一国之治安。”其后,杨度又以《君宪救国论》成为为袁世凯称帝摇旗呐喊的头号吹鼓手,其行帝制的理论依据与古德诺同为一体,即中国“多数人民,不知共和为何物,亦不知所谓法律以及自由平等诸说为何义”,“人人皆知大乱在后”,故“欲求富强,先求立宪,欲求立宪,先求君主”,如此则“前清与民国之弊,皆可扫除矣。以此而行君主立宪,中国之福也。”杨度此论公然倡言帝制,“与规定之国体相反,在法实为大逆!共和政府竟容筹安会高唱异说,绝不干预,则上峰固赞成筹安会之活动矣,又何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