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曹操已对崔琰动了杀心。但处死像崔琰这样德高望重的大臣还需要一些借口。216年的杨训上书事件则最终把崔琰送上了不归路。
曹操当上魏王后,一个叫杨训的人上书,称颂曹操的功德,这本来很平常,很多人都趁机给曹操拍马屁,杨训只是其中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他却是崔琰推荐的。于是很多人嘲笑杨训的阿谀奉承,崔琰听说后把杨训的草稿要来看,看后还写了封回信。
这封信后来被好事之徒拿来糊灯笼,在邺城的大道上来回溜达。此事引起了曹操的警觉,因为他当魏王,并不是所有人都高兴,特别是那些忠于汉室的大臣。
谁都知道,曹操当上魏王意味着什么,在这个高度敏感的政治节点上,这位拿着灯笼到处走的老兄,看来显然是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曹操对反对者向来不手软,有人敢在邺城闹事,曹操自然要镇压,而崔琰因为名声大,被人拿来说事。曹操本来就想杀崔琰,于是以此为借口,把崔琰逮捕入狱,罚为奴隶。曹操本打算让崔琰自裁,但几天过去了,曹操派人暗中观察,才发现崔琰举止从容,十分淡定。“认罪态度”很不好,曹操这才下令赐死崔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