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少数民族多散居于边陲地区,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传统服饰。由于南方与北方气候的差异,山区和草原地貌的区别,各民族间的服饰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蒙古族的服饰,主要有袍、裤、无袖短衣、毡斗篷、布衬衫、靴、长袜、帽、围腰等。其衣服式样“凡衣无论贵贱,皆窄其袖。袖束于手,不能容一指。”[37]袍子因质地不同,种类很多,除以羊皮、羔皮制作以外,还有丝绸锦缎袍,夏布长袍,各式兽皮制作的袍子。由于互市的开展,其服饰的花样也渐趋丰富多彩,一般平民也“有衣锦服绣者”。蒙古族男女都穿靴子,靴底薄,便于骑乘。帽子较小,妇女(主要是上层)也戴传统的固始帽(又称顾姑、姑姑、故故等)。凡衣服冠履,多出自妇女之手,而且不少人“工于刺绣”[38]。男女装束和打扮都不同,男人“皆视发而右衽”,自幼至老,头发都剃去,独在脑后留一小辫,其余头发稍长即剃剪,只是在冬天不剪,以保冬暖。女孩子出生时即蓄发,编为十数辫,披于前后左右,直到出嫁之日才将头发分为两辫,婚后结为两椎,垂于两耳。耳朵上穿有小孔,依贫富戴各种质地不同的耳环作为装饰,以朱粉施面,也戴项圈、戒指等饰物,具有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的风俗。[39]生活在西北的维吾尔族,其服饰据明代陈诚《西域番国志》记载:“国中男子髡首,以素帛缠头,妇女亦蒙以素帛,略露双眸,如有丧制反以青黑布易之。帷幔皆用青黑,居丧不过百日即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