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yáo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mó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伏唯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谨录写上诣著作。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阳侯相臣陈寿上。”
●召公
译 文
“青龙二年(234)春,诸葛亮率军出武功县,分派兵卒开荒屯田,作为长久驻军的基础。这年秋天他就因病去世,百姓追忆怀念他,把他的功绩作为谈资。直到今天,还能听到梁州、益州的百姓称赞诸葛亮的话,即使《甘棠》颂扬召公、郑人歌颂子产,也不可与这种情形相比。孟子说过:‘用最终目的在于让百姓享受安乐的措施来役使百姓,即使人们劳苦也不会口出怨言;用最终目的在于使百姓幸福生存的手段来诛杀罪人,即使人被杀死也不会心存怨恨。’这种话可信啊!有的评论者认为诸葛亮文辞不够华彩,而过于啰唆详尽。我却认为皋陶是大贤人,周公是大圣人,但考察《尚书》所载文字,其中‘皋陶谟’中皋陶的言论简略典雅,‘周公诰’中周公的文字繁复详尽,为什么他们也不一样呢?因为皋陶在与舜、禹交谈,周公在同下属们一起发誓。诸葛亮所谈话的对象,都是普通的士兵百姓,所以他不必追求华丽深奥的文辞。然而他的著作文字,都是关于他亲身经历事情或亲手处理事务的经验之谈,其公正诚实的精神跃然纸上,因此通过这些文字可以知道他的思想主张,对当今世事有着补益借鉴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