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荣子的境界高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世人,因为他“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但庄周认为他“犹有未树”。更高境界的是御风而行的列子,但犹有所待。庄周理想中的人格应是不需要凭借外物就能“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藐姑射山神人,这正是庄周心目中的逍遥游。
世人都称颂尧舜,而庄周借尧自己之口,与许由比来,好比火把的光亮比太阳,灌溉用水量比雨水。
结尾处的狸狌也是小的代表,结局是“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而大的代表是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不能为世俗之用的大树,却能保全性命。庄周肯定了不同于世俗之用的大用,并不是真的无用,而是所用异也。
《庄子》的这种行文结构是纲目式的,即提出核心观点,然后几乎平行地从各个角度来分目阐述、论证、丰富这个观点。庄子运用类比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生命境界的大小、高下。
关于小大之辩的问题涉及的冯友兰译郭象注有两处:
例1:是鸟也,海运则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