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春宵并没有那么美,只是我们以一种创造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场幻梦,在心里集聚起了所有的情思。此时此际,我还在春宵里一刻一刻地度着。轻啭的鸟啼在远远的树梢上,春夜檐间的滴雨似有若无,闭上眼睛,能闻到暗香浮动的春夜的空气。然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春宵的光彩就会逐渐消逝,每一道光都依依不舍地离开,就像孩子们在黄昏时刻离开一条愉快的街道那样。
刹那看见了自己
中国很多古诗词,之所以有不胜低回的美,在于那种顾影自怜的姿态。在轰轰烈烈的革命年代,这种姿态当然是不合宜的,被指斥为小情小调、过分自恋,是脱离劳动人民的自我把玩、自我陶醉。现在看来,这种批评失之于简单粗暴。有情调的生活,才能算是生活。平易朴实、乐观豪放是美,繁复精致、孤独忧郁也是美,无分高下优劣。自望形影,怜惜身世,最易抒发一个人的真性情,当一个人专注于自己的行为,只剩下自我意识的自觉流露和生命形态的自然流动。这种情境如行云流水,洒脱轻盈,更使得自身处于一种高度的宁静中,从而达成一种静水深流、柔情似水的效果。这是别样的美感,在舒缓的节奏中,在一片空灵的境界中,抒发对人生的哀愁和惆怅缠绵的情致。
著名学者、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在一次诗词讲座中,解析欧阳修的《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讲到“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叶嘉莹先生说,这是欧阳修的神来之笔,是灵光照耀的神来之笔!她是这么点评的:“女孩低头采莲的时候,水中映出了她的影子。她忽然看到水中人面和花光的掩映,一片神光的闪烁,一种对于美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