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傅婉的印象中,教导主任从不训斥学生,对人和蔼。傅婉毕业后去外交部,新中国成立后在省委党校一直做教育工作。老人家记忆力依旧很好,能记住30多个好友的电话。一次偶然,黄伟惠了解到,昔日的教导主任就住在她儿子家附近。当他们联系上后,大家都很激动。此后一直联系,昨天扬子晚报记者促成了他们重阳节前夕的相见。
“不容易啊,祝福你!”两位学生送给老师麦片和糕点,还送了剪纸“福”。而昔日主任的“还礼”是恍如昔日校园中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人生七十古来稀”,稿件中的2人和1人分别90岁和100岁以上,新闻很有趣味性,文字也短小精悍。能否增加点内容使之会更好些呢?完全是可以的。从时间上来看是20世纪30年代,当年他们这所学校叫什么名字?因为过去的一些校名如南开、燕京、复旦、同济等,比今天前面冠以地名或是“第X”学校的名字好听得多,他们这所学校的名字是否也优雅?另外,他们这所学校在南京什么地方?70多年过去了,当年学校的所在地肯定是今非昔比,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南京的读者一定会将之进行对比的。因此,稿件中如能加上这两点,篇幅并不大,却能将读者的思绪展开一些联想、对比而生发某些感慨,无疑是“锦上添花”了。